【风险点点看】职工教育经费刚好占比2.5%,是巧合还是猫腻?

CSFKT@凡科快图[kt.fkw.com].png

更多热点案例》》风险点点看合集

【场景案例】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对L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实施税收核查,发现该企业违规将职工教育支出列入管理费用中的“咨询费”项目,并进行了税前扣除,进而少缴了企业所得税。该局依法对企业作出追缴企业所得税47.5万元,并加收滞纳金的处理决定。

L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外墙装饰工程业务,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检查人员根据检查计划,依法调取该企业账簿资料并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财务核算较正规,各年度纳税申报情况也无明显异常。

但企业账目中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比例,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在税前扣除。检查人员发现,该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占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比例正好为2.5%。经验丰富的检查人员对此产生了疑问,决定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科目及相关费用科目重点检查。

随后,检查人员发现该企业检查年度“咨询费”实际发生额较高,疑点突出,而为该企业开具咨询费发票的北京Q教育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业务为教育培训的机构。

于是,检查人员对Q教育公司实施了外调,发现所谓的“咨询”业务实际上是该机构为L公司提供的职工教育培训,而非业务咨询。检查人员随即约谈了L公司财务总监张某,面对证据,张某承认由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比例超标,为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目的,L公司将190万元职工教育支出记入了“管理费用—咨询费”科目,并在税前进行了列支。

(案例来源:中国税务报)

【风险点睛】

企业日常支出中,一般都会包含与职工教育有关的费用。根据最新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上述企业将职工教育经费划入管理费用中的咨询费核算,想以此偷逃企业所得税。但将职工教育经费的金额“踩线”控制在所得税前可扣除比例限额,极易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而职工教育经费每年虽然有扣除限额,但超过当年扣除限额的部分是可以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的,企业切莫为了提前多列成本而违规扣除。

一般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有扣除限额,但特殊类型企业如软件和集成电路、航空、核电企业的职工培训费是可以全额扣除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时存在按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和全额扣除的特定项目职工培训费用,一定要单独分别核算,不能混淆,否则只能全部按比例限额扣除。

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并不复杂,但有些风险事项企业需要注意。比如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费用等,应由员工个人承担,不可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列支。因此企业需把握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列支范围,切勿将不属于职工教育经费的项目列入其中。

同时,企业计提未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不得税前扣除,如果有计提未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要作调增处理。                                                                                                                                                                                                                             

【政策点睛】

1.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1号)自2018年1月1日起,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建[2006]317号)职工教育经费支出范围,包括:1. 上岗和转岗培训;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3. 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4.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5.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6. 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7.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8. 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9. 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11.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

更多案例——

少缴个税造成信用受损,这次信用修复,能否把握?

三表比对暴露成本数据水分,你怕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