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工资条违法,内容还真不少!

随着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及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个税改革一波新高潮正在涌来!不过在期盼着个税大改带来的红利时,值得注意的是,新个税法对工资条上的内容做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包括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

工资条需含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按照新个税法第十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换句话就是说,用人单位在为员工发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除了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支付所得个人相关涉税信息资料外,在完成代扣代缴时,还得向员工提供类似工资条的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具体来看,这些信息应包括基本工资、绩效、提成、罚款、五险一金、个税缴纳情况等。

此外,由于新增了专项附加扣除内容,若纳税人存在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情况自然也要显示在工资条中。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六条,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可以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而第四十一条又明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留存与纳税有关的资料备查。如此来看,单位若是给员工办理专项附加扣除,具体的扣除情况亦要反馈给纳税人,换言之,工资条上自然也要呈现专项附加扣除的情况。

单位不给员工发工资条属违法

此次个税法修订,进一步明确工资条上需要填写的信息,足见国家对此的重视,但实务中其实还是有不少企业不给员工发放工资条,实际上这是违法的。

此前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就明确规定,用人单位需要给劳动者发放类似于工资条的工资清单!其中,第六条第三款明确,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此外,《劳动法》也规定,员工对于企业制订工资分配方案,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也就是说员工有权知道自己的福利和工资构成等。

工资条的重要性你是否了解

多个政策同时明确要求用人单位需要向员工发放工资条及其内容,与其重要作用密不可分!

由于工资条是员工所在单位定期给员工反映工资的凭证,不仅能反映员工每月工资总额,还能反映企业给员工扣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及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对个人来说,工资条无疑是监督企业是否按要求发放工资的最好证据。

此外,一旦发生纠纷,工资条可以作为员工在这个公司的收入证明及明细证明,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工资条都将成为劳动纠纷中的重要证据。因此,企业及个人双方都要重视工资条的作用,做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