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
171财税情报局 | 1月临期政策填报指导与征期热点答疑
价格:免费
直播时间:2023年1月11日
报名地址:https://edu.171edu.com/edu-learning-pc/course/detail/live/4049?tgqd=gf&tgr=yhq
每到年终收尾,企业财务都会遇到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缺少发票。特别是建筑行业,行业特性、市场交易习惯等原因,缺票情况尤其突出。在项目运行中,企业未能取得发票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供应商嫌税率高不愿意开票,开票就要加税点;
2、项目人员没有索要发票习惯,项目工期紧,就地采购;
3、取得走逃、失联企业开具的发票、或是联系不到供应商无法取得发票;
4、隐形费用多,关系疏通、客户维护等。
上述第4种灰色地带的情况,通常是让“神通广大”的老板或项目经理自行处理,财务一般没有办法将这些都做成合规的业务模式。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下前三种情况:
一、项目采购认为不要票便宜或是个人无法提供发票
应对方式:
1、财务测算无票损失的增值税、附加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价格是否足以弥补损失的税金,对此财务要与业务部门人员充分沟通,提前做好规划。
财务部门要积极地与项目上的负责人、采购人员对接,提供财税风险方面的辅导。例如A收款、B开票,或不要发票比较便宜等,很多采购人员会认为是很正常的情况,对此财务部门需定期组织内部培训,为项目人员普及此类业务涉及到财税风险、基本知识等,这也是财务的责任和义务。
2、企业逐步建立完善采购报销制度,从让企业人员养成支出开具发票习惯。
工作职责规范从采购流程(计划、找资源、询价对比、定价、签订合同等)、供应商管理(开发、建档、评价)到采购专业性等做好规定,大型采购必须按流程办理。
小额辅材,比如螺丝、螺母,垫片这些,在不需要税务登记的个人处零星购买的以收款凭证入账;此时运用小额且零星扣除规则时建议谨慎处理,避免税局认为扩大使用小额零星范围。
经常性的小额业务建议在固定业主或有税务登记的商户处购买,一是长期采购可在价格上给予优惠,二是可以定期取得发票。
3、买票是红线,财务坚决不能触碰。日常业务留存支付凭证、运输票据、入库单与领用单等资料使证据链充足,避免有些上游企业失控协查到下游企业。如果没有提供出入库单据、合同、转账记录与发票等资料,无法证明证据链条完整的情况下,税局是有理由认定业务交易不真实的,从而增加企业的对外沟通成本。
二、取得走逃、失联企业开具的发票
取得虚开发票,不仅购货方涉及到进项转出、所得税前不能扣除,还会涉及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和信用扣分等风险。如能证明是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不涉及罚款和滞纳金,可以通过提供相应可证明“善意取得”的资料,争取沟通在所得税前扣除。
购买方是否构成善意取得虚开发票,关键看购买方是否知情,以及是否与销售方存在真实交易。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举证:
1、取得的发票是从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领购的,核对发票项目填写齐全,项目内容与实际业务相符。
2、入库单据的货物名称、数量要与发票上的内容相符。出库单可以反映所购货物的使用、销售去向。合同协议对所购商品、服务名称、数量、单价、质量标准、运输方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付款方式等细节有约定。有双方公司经办人签字,公司合同印章齐全。
3、可以提供转账记录及其他客观证明(如货运证明、服务效果资料等)。
三、对方注销等原因无法取得发票
因对方注销、撤销、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等特殊原因无法取得发票,可凭以下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后,其支出允许税前扣除:
(一)无法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原因的证明资料(包括工商注销、机构撤销、列入非正常经营户、破产公告等证明资料);
(二)相关业务活动的合同或者协议;
(三)采用非现金方式支付的付款凭证;
(四)货物运输的证明资料;
(五)货物入库、出库内部凭证;
(六)企业会计核算记录以及其他资料。
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为必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