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表介绍
本表由纳税人根据税法、相关税收规定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企业所得税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以及纳税调整情况。
二、报表主要变化
1. 第16行“(四)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填写A105060)”
本行将填报说明进行了修改,主要由于2019年《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72号)发布,保险企业佣金手续费扣除方式有变化,表A105060新增一列“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故第16行将广宣费的纳税调整对应明细表A105060第1列。
2. 第23行“(十一)佣金和手续费支出”
本行特别注明了“保险企业填写A105060”,同时将第4列“调减金额”改为可填项。主要由于保险企业的佣金手续费支出自2019年起超限额的情况可以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由此造成的税会差异纳税调整在表A105060第2列中填写,并根据对应关系填报到该表A105000本行中。
需注意的是,除保险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照往常一样直接填报本行,其中第4列“调减金额”不可填报。
3. 第30行“(十七)其他”
本行次将填报说明修改为:“填报其他因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有差异需纳税调整的扣除类项目金额,企业将货物、资产、劳务用于捐赠、广告等用途时,进行视同销售纳税调整后,对应支出的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有差异需纳税调整的金额填报在本行。”新增视同销售对应的支出产生的税会差异在本行次进行调整。这意味着视同销售业务要进行两次纳税调整,一是视同销售本身的调整(A105010),二是视同销售对应支出的也要调整(A105000第30行)。
举例说明:
为了促销,2019年A企业决定将部分自产产品用于广告宣传,产品成本70000元,不含税零售价为1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3%,假设不考虑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比例,会计处理如下:
借:销售费用 83000
贷:库存商品 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3000
汇算清缴时,A公司需要填写《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假设该表无其他纳税调整):
但是从以上纳税调整的结果来看,A公司用自产产品进行广告宣传合计需要纳税调增30000元,按照41号公告的规定,A公司还需要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30行“其他”继续填报。填报方式有以下两种供参考:
通过上述调增调减,把视同销售税会计差异导致的纳税调整金额最后结果变为0。也就意味着企业无需对该行为再额外支付税款。
特别注意:计算业务招待费以及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收入基数的时候,需要考虑视同销售收入。
4. 第42行“(六)发行永续债利息支出”
本行为今年新增行次,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永续债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64号,以下简称64号公告)规定,永续债可以作为股息红利或债券利息处理,企业发行永续债采取的税收处理办法与会计核算方式不一致的,在本行进行纳税调整。
三、填报说明
(一)收入类调整项目
第1行“一、收入类调整项目”:根据第2行至第11行(不含第9行)进行填报。
第2行“(一)视同销售收入”:填报会计处理不确认为销售收入,税收规定确认应税收入的收入。
根据《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10)填报。
第2列“税收金额”为表A105010第1行第1列金额。
第3列“调增金额”为表A105010第1行第2列金额。
亿企赢详解:第2行填写会计上不确认为销售收入,但是税法规定需要确认收入的部分。因此这一行只存在纳税调增的情况,“账载金额”和“调减金额”默认为*号,填写的税收金额需要在第3列进行“纳税调增”。
本表第13行“视同销售成本”与视同销售收入相对应,通过第4列进行“纳税调减”,这两行可以结合着理解。
第3行“(二)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根据《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20)填报。
第1列“账载金额”为表A105020第14行第2列金额。
第2列“税收金额”为表A105020第14行第4列金额。
若表A105020第14行第6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020第14行第6列金额。若表A105020第14行第6列<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020第14行第6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4行“(三)投资收益”:根据《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30)填报。
第1列“账载金额”为表A105030第10行第1+8列的合计金额。
第2列“税收金额”为表A105030第10行第2+9列的合计金额。
若表A105030第10行第11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030第10行第11列金额。若表A105030第10行第11列<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030第10行第11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5行“(四)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纳税人采取权益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亿企赢详解:可以结合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中对营业外收入的“其他”行次介绍来理解。
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取得投资时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贷:营业外收入
通过上述会计处理可以看出,会计上对这部分差额计入了“营业外收入”,而企业所得税上是不存在权益法的,也就是不认可这个营业外收入,所以要进行纳税调减。
亿企赢详解:这一行只有纳税调减可以填写数据,其他列默认为*号。是因为权益法核算下只有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才要将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如果是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按实际发生的初始成本入账,会计上不计损益,也就不需要纳税调整了。
第6行“(五)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调整”: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收规定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金额与会计核算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
亿企赢详解:即填写企业会计准则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支付的交易费用。
因为会计上计入了“投资收益”的借方,而所得税上认为这部分应计入该项投资的成本,所以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案例解析
A公司2019年3月1日购买了长河公司的100万股票,每股5元,总价款500万元;另支付相关税费1万元。假设A公司将此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购入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万元
投资收益 1万元
贷:银行存款 501万元
第7行“(六)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类项目,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第1列≤0,将绝对值填入第3列“调增金额”;若第1列>0,填入第4列“调减金额”。
亿企赢详解: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也就是说,会计上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税法上是不认可的,所以要进行纳税调整。
第8行“(七)不征税收入”(重点):填报纳税人计入收入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纳税人以前年度取得财政性资金且已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应计入应税收入额的金额。
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符合税收规定不征税收入条件并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且已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亿企赢提示:本行需要手工填写,下一行其中项的数据不能自动提取到本行。因为本行的“不征税收入”除了包括其中项里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还包括财政拨款等。
第9行“其中: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根据《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填报。
第3列“调增金额”为表A105040第7行第14列金额。
第4列“调减金额”为表A105040第7行第4列金额。
第10行“(八)销售折扣、折让和退回”:填报不符合税收规定的销售折扣和折让应进行纳税调整的金额,和发生的销售退回因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有差异需纳税调整的金额。
亿企赢提示:“现金折扣”在会计上和企业所得税上都是按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在实际发生现金折扣时作为财务费用扣除。所以现金折扣不在本行调整,可以通过扣除类调整项目下面的第30行“其他”进行调整。
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销售折扣和折让金额及销货退回的追溯处理的净调整额。
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根据税收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折扣和折让的金额及销货退回业务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
若第1列≥第2列,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
若第1列<第2列,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的绝对值,第4列仅为销货退回影响损益的跨期时间性差异。
第11行“(九)其他”:填报其他因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有差异需纳税调整的收入类项目金额。若第2列≥第1列,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2-1列金额。若第2列<第1列,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第2-1列金额的绝对值。
(二)扣除类调整项目
第12行“二、扣除类调整项目”(重点):根据第13行至第30行(不含第25行)填报。
第13行“(一)视同销售成本”:根据《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10)填报。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表A105010第11行第1列金额。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010第11行第2列的绝对值。
第14行“(二)职工薪酬”:根据《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50)填报。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表A105050第13行第1列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表A105050第13行第5列金额。若表A105050第13行第6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050第13行第6列金额。若表A105050第13行第6列<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050第13行第6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15行“(三)业务招待费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业务招待费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的金额。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
亿企赢详解: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也就是说扣除限额为“本行第1列账载金额×60%”与“当年销售(营业收入)×5‰”的孰小值,超过限额部分不得扣除。所以说企业只要发生了业务招待费,就是要纳税调增的,因此本行的第4列“纳税调减”默认为*号。
亿企赢提示:会计上业务招待费往往计入“管理费用”,金融业计入“业务及管理费”。但是在实务,有些企业还将业务招待费在研发费用、在建工程、会议费或者培训费等科目列支,这种情况下需要把计入各种科目的业务招待费统一归集进行调整。
第16行“(四)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根据《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60)填报。若表A105060第12行第1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060第12行第1列金额。若表A105060第12行第1列<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060第12行第1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17行“(五)捐赠支出”:根据《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70)填报。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表A105070第9行第1列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表A105070第9行第4列金额。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070第9行第5列金额。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070第9行第6列金额。
第18行“(六)利息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向非金融企业借款,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支出的金额。发行永续债的利息支出不在本行填报。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利息支出的金额。若第1列≥第2列,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若第1列<第2列,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19行“(七)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包括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列金额。
亿企赢详解:填写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行政性罚款,包括工商、海关、税务局、司法等填开的罚金、罚款。对质量赔款、违约金等不属于该行填列内容。
第20行“(八)税收滞纳金、加收利息”: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税收滞纳金、加收利息。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列金额。
亿企赢详解:税收滞纳金指按照税法规定,对延期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所加收的款项。另外补征企业所得税时还可能涉及到加收利息。这些支出都属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而付出的代价,所以不允许税前扣除,通过第3列进行纳税调增。
第21行“(九)赞助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不符合税收规定的公益性捐赠的赞助支出的金额,包括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赞助支出等(不含广告性的赞助支出,广告性的赞助支出在表A105060中填报)。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列金额。
第22行“(十)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相关在当期确认的财务费用”: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相关并在当期确认的财务费用的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若第1列≥第2列,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若第1列<第2列,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23行“(十一)佣金和手续费支出”:除保险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直接填报本行,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佣金和手续费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佣金和手续费支出金额,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第4列“调减金额”不可填报。保险企业根据《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60)填报,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表A105060第1行第2列。若表A105060第3行第2列≥第6行第2列,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A105060第6行第2列的金额;若表A105060第3行第2列<第6行第2列,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A105060第3行第2列+第9行第2列的金额。若表A105060第12行第2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060第12行第2列金额。若表A105060第12行第2列<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060第12行第2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24行“(十二)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符合条件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化支出金额。
第25行“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根据《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填报。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040第7行第11列金额。
第26行“(十三)跨期扣除项目”:填报维简费、安全生产费用、预提费用、预计负债等跨期扣除项目调整情况。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跨期扣除项目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若第1列≥第2列,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若第1列<第2列,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的绝对值。
亿企赢详解:一些特殊的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预提的行业特殊保障性费用(如煤炭行业的维简费、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等,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规定该类费用可以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但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该类预提费用在“实际发生”时才能税前扣除,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预提的维简费和安全生产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
亿企赢提示:“跨期扣除项目”并非字面上日常理解的“跨期项目”税前扣除问题,也不是企业经常咨询的“没有及时取得有效扣除凭证的时间跨期”问题。
第27行“(十四)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的金额。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列金额。
第28行“(十五)境外所得分摊的共同支出”:根据《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填报。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8010合计行第16+17列金额。
第29行“(十六)党组织工作经费”:填报纳税人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发生的党组织工作经费及纳税调整情况。
第30行“(十七)其他”:填报其他因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有差异需纳税调整的扣除类项目金额,企业将货物、资产、劳务用于捐赠、广告等用途时,进行视同销售纳税调整后,对应支出的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有差异需纳税调整的金额填报在本行。若第1列≥第2列,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若第1列<第2列,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的绝对值。
(三)资产类调整项目
第31行“三、资产类调整项目”:填报资产类调整项目第32行至第35行的合计金额。
第32行“(一)资产折旧、摊销”:根据《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填报。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表A105080第36行第2列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表A105080第36行第5列金额。若表A105080第36行第9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080第36行第9列金额。若表A105080第36行第9列<0, 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080第36行第9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33行“(二)资产减值准备金”:填报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理赔费用准备金等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各类资产减值准备金纳税调整情况。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金额(因价值恢复等原因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金应予以冲回)。若第1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列金额。若第1列<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第1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34行“(三)资产损失”:根据《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0)填报。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表A105090第28行第1列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表A105090第28行第5列金额。若表A105090第28行第6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090第28行第6列金额。若表A105090第28行第6列<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090第28行第6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35行“(四)其他”:填报其他因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有差异需纳税调整的资产类项目金额。若第1列≥第2列,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若第1列<第2列,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的绝对值。
(四)特殊事项调整项目
第36行“四、特殊事项调整项目”:填报特殊事项调整项目第37行至第43行的合计金额。
第37行“(一)企业重组及递延纳税事项”:根据《企业重组及递延纳税事项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00)填报。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表A105100第16行第1+4列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表A105100第16行第2+5列金额。若表A105100第16行第7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100第16行第7列金额。若表A105100第16行第7列<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100第16行第7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38行“(二)政策性搬迁”:根据《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10)填报。若表A105110第24行≥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110第24行金额。若表A105110第24行<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110第24行金额的绝对值。
第39行“(三)特殊行业准备金”:根据《特殊行业准备金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20)填报。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表A105120第43行第1列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表A105120第43行第2列金额。若表A105120第43行第3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120第43行第3列金额。若表A105120第43行第3列<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120第43行第3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40行“(四)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计算的纳税调整额”:根据《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10)填报。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表A105010第21行第1列金额。若表A105010第21行第2列≥0,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表A105010第21行第2列金额。若表A105010第21行第2列<0,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表A105010第21行第2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41行“(五)合伙企业法人合伙人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合伙企业法人合伙人本年会计核算上确认的对合伙企业的投资所得。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先分后税”原则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文件第四条规定计算的从合伙企业分得的法人合伙人应纳税所得额。若第1列≤第2列,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2-1列金额。若第1列>第2列,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第2-1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42行“(六)发行永续债利息支出”:本行填报企业发行永续债采取的税收处理办法与会计核算方式不一致时的纳税调整情况。当永续债发行方会计上按照债务核算,税收上适用股息、红利企业所得税政策时,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支付的永续债利息支出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0。永续债发行方会计上按照权益核算,税收上按照债券利息适用企业所得税政策时,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0;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永续债发行方支付的永续债利息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金额。若第2列≤第1列,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若第2列>第1列,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第1-2列金额的绝对值。
第43行“(七)其他”:填报其他因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有差异需纳税调整的特殊事项金额。
(五)特殊纳税调整所得项目
第44行“五、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特别纳税调整规定自行调增的当年应税所得。第4列“调减金额”填报纳税人依据双边预约定价安排或者转让定价相应调整磋商结果的通知,需要调减的当年应税所得。
(六)其他
第45行“六、其他”:填报其他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需纳税调整的项目金额,包括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发布)产生的税会差异纳税调整金额。
第46行“合计”:填报第1+12+31+36+44+45行的合计金额。
四、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1行=第2+3+4+5+6+7+8+10+11行。
2.第12行=第13+14+…+23+24+26+27+28+29+30行。
3.第31行=第32+33+34+35行。
4.第36行=第37+38+39+40+41+42+43行。
5.第46行=第1+12+31+36+44+45行。
(二)表间关系
1.第2行第2列=表A105010第1行第1列;第2行第3列=表A105010第1行第2列。
2.第3行第1列=表A105020第14行第2列;第3行第2列=表A105020第14行第4列;若表A105020第14行第6列≥0,第3行第3列=表A105020第14行第6列;若表A105020第14行第6列<0,第3行第4列=表A105020第14行第6列的绝对值。
3.第4行第1列=表A105030第10行第1+8列;第4行第2列=表A105030第10行第2+9列;若表A105030第10行第11列≥0,第4行第3列=表A105030第10行第11列;若表A105030第10行第11列<0,第4行第4列=表A105030第10行第11列的绝对值。
4.第9行第3列=表A105040第7行第14列;第9行第4列=表A105040第7行第4列。
5.第13行第2列=表A105010第11行第1列;第13行第4列=表A105010第11行第2列的绝对值。
6.第14行第1列=表A105050第13行第1列;第14行第2列=表A105050第13行第5列;若表A105050第13行第6列≥0,第14行第3列=表A105050第13行第6列;若表A105050第13行第6列<0,第14行第4列=表A105050第13行第6列的绝对值。
7.若表A105060第12行第1列≥0,第16行第3列=表A105060第12行第1列,若表A105060第12行第1列<0,第16行第4列=表A105060第12行第1列的绝对值。
8.第17行第1列=表A105070第9行第1列;第17行第2列=表A105070第9行第4列;第17行第3列=表A105070第9行第5列;第17行第4列=表A105070第9行第6列。
9.保险企业:第23行第1列=表A105060第1行第2列。若表A105060第3行第2列≥第6行第2列,第2列=表A105060第6行第2列;若表A105060第3行第2列<第6行第2列,第2列=表A105060第3行第2列+第9行第2列。若表A105060第12行第2列≥0,第3列=表A105060第12行第2列。若表A105060第12行第2列<0,第4列=表A105060第12行第2列的绝对值。
10.第25行第3列=表A105040第7行第11列。
11.第28行第3列=表A108010第10行第16+17列。
12.第32行第1列=表A105080第36行第2列;第32行第2列=表A105080第36行第5列;若表A105080第36行第9列≥0,第32行第3列=表A105080第36行第9列;若表A105080第36行第9列<0,第32行第4列=表A105080第36行第9列的绝对值。
13.第34行第1列=表A105090第28行第1列;第34行第2列=表A105090第28行第5列;若表A105090第28行第6列≥0,第34行第3列=表A105090第28行第6列;若表A105090第28行第6列<0,第34行第4列=表A105090第28行第6列的绝对值。
14.第37行第1列=表A105100第16行第1+4列;第37行第2列=表A105100第16行第2+5列;若表A105100第16行第7列≥0,第37行第3列=表A105100第16行第7列;若表A105100第16行第7列<0,第37行第4列=表A105100第16行第7列的绝对值。
15.若表A105110第24行≥0,第38行第3列=表A105110第24行;若表A105110第24行<0,第38行第4列=表A105110第24行的绝对值。
16.第39行第1列=表A105120第43行第1列;第39行第2列=表A105120第43行第2列;若表A105120第43行第3列≥0,第39行第3列=表A105120第43行第3列;若表A105120第43行第3列<0,第39行第4列=表A105120第43行第3列的绝对值。
17.第40行第2列=表A105010第21行第1列;若表A105010第21行第2列≥0,第40行第3列=表A105010第21行第2列;若表A105010第21行第2列<0,第40行第4列=表A105010第21行第2列的绝对值。
18.第46行第3列=表A100000第15行;第46行第4列=表A100000第16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