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的工资在一个月发放,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

按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修正)》,自2018年10月1日起,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为5000元。

案例一:

1个月内工资分次发放的计税

职工刘某20181215日取得上半个月工资3000元,1231日取得下半个月工资3000元,当月共计工资6000元,请问是否代扣个税?

解答:刘某应纳个税=3000+3000-5000×3%-0=30

提醒:个人所得税是按月计征的,这与分多次发放没有关系,都需要合并计算征收个税。

案例二:

2个月的工资在一个月发放的计税

职工刘某201812月份一次性取得了10月、11月的工资,其中10月份工资金额2800元,11月份为3000元,计算应纳个税?

解答:刘某应纳个税=2800+3000-5000×3%-0=24

提醒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后计算应纳税所得,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在支付时代扣税款。如果在一个月内取得两个月的工资,应当合并计征个税。

提醒2:如果属于补发以前月份工资的情形,建议携带相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分解到所属月份代扣个税。

案例三:

两处以上取得工资的计税

职工刘某201811月份从甲公司取得工资4000元,从乙公司也取得工资8000元,请问如何代扣个税?

解答:甲公司扣缴个人所得税为0元(40005000×3%-0

乙公司扣缴个人所得税为=80005000×3%0=90元;

如该个人选择到甲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汇总纳税,申报税款为(8000+40005000×10%210=490元。

应补个人所得税:490-90=400元。

提醒1:个人取得两处及以上所得的,应分别由扣缴义务人进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同时其本人应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自行申报;

提醒2:合并纳税是指纳税人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同一项目两处收入要合计,且只能减除一次费用扣除标准;

提醒3:自行申报的纳税义务人,在申报纳税时,其在中国境内已扣缴的税款,准予按照规定从应纳税额中扣除。

案例四:

符合条件的健康险可抵扣工资个税

职工刘某所在公司2018年10月为自己购买了疾病保险,并取得税优识别码,保险期为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全年共计保费1200元,假若刘某201810月份工资薪金4000元,请计算刘某10月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多少?

解答:个税=4000+1200-5000-100×3%-0=3

提醒1:单位统一为员工购买的,视同个人购买,按照单位为每一员工购买的保险金额分别计入其工资薪金,并在2400/年(200/月)的标准内按月税前扣除;

提醒2:单位为员工购买的商业保险应并入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

案例五:

取得过节福利的计税

职工刘某20192月份工资4000元,本月发放了过年福利1000元,计算2月份工资的个税?

解答:个税=4000+1000-5000×3%-0=0

提醒1:过节发放人人有份的食品、购物券等补贴,是要并入当月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

提醒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修正)》第四条第四项规定,福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所说的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生活补助费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给纳税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难,其任职单位按国家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经费中向其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

案例六:

取得差旅补贴的计税

职工刘某201810月份工资5500元,本月出差10天,报销差旅补贴1000元,计算10月份工资的个税?

解答:个税=5500-5000×3%-0=15

提醒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国税发[1994]089号)规定,差旅费津贴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个人所得税;

提醒2:企业发放的差旅费津贴不超过各地财政部门制定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

提醒3:企业:自行应建立《差旅费管理办法》,差旅费津贴标准符合企业实际经营需要的,在标准内实际支付出差人员的差旅费津贴允许税前扣除;

提醒4:所在单位没有相关规定的,按各地财政部门制定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的差旅费津贴标准执行。

相关问答——

补发的工资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附地区口径)

补发以往年度绩效奖金的个人所得税如何处理?